一份监测报告,就是一面反映小康社会建设的镜子。台州市统计局10日发布《2009年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监测报告》,2003年至2009年,我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现程度分别为52.2%、60.3%、70.3%、74.4%、78%、82.6%和83%,6年间实现程度提高30.8个百分点。
过去几年,台州农村离全面小康有多远?在台州,随处可见亮丽的农村新社区,置身其中,风光尽显;各地农村纷纷兴办“农家乐”,新一轮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变;首创的“一元房”老人公寓,让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过上惬意的晚年生活……台州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正在稳步提高。
从数字看,过去一年里,台州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六大指标“各有长短”。
作为监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3项子指标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和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,台州从2006年开始就已全部达到并超越了农村全面小康标准,全市经济发展实现程度已连续4年达到100%;全市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99.1%,比2008年提高2.5个百分点,已接近全面小康目标。但令人担忧的是,农村环境资源实现程度为40%,比上一年回落17.1个百分点。
从监测结果看,我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总体进程有所放缓。从2003年至2009年,实现程度分别提高8.1、10、4.1、3.6、4.6和0.4个百分点。
2009年,各县(市、区)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,但“南快北慢”的格局没有改变,临海市及其以南的县(市、区)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超过82%;北面的三门县、天台县和仙居县实现程度均在78%左右。同时,县(市、区)之间小康实现程度差距明显缩小。2009年各县(市、区)之间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相差7.4个百分点,比2008年缩小了近5.7个百分点。